今天咱们聊聊内家拳里听起来玄妙莫测、实则字字珠玑的玩意儿——“龙虎交会,水火既济”。这八个字,不少拳谱里翻来覆去地提,可真正搞懂的门里门外人不多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一、龙、虎、水、火都是什么?
初听“龙虎交会”,有人以为练功时要观想龙虎打架,其实差远了!龙,在拳谱里代指“心神”,像龙一样灵动难控;虎,代指“肾气”,如猛虎般沉潜有力。啥叫“交会”?就是让心神和肾气接上头、搭上话。
好比家里调皮的孩子(心神)和沉稳的老父亲(肾气),一个活蹦乱跳,一个沉默寡言。孩子瞎闹腾,容易虚火上头;老父亲憋着不动,又会寒气凝滞。内家拳要做的,就是让这“父子俩”坐下来喝杯茶,沟通顺畅了,家里自然和睦。
而“水火既济”出自《周易》,水往下流,火往上蹿,本是各走各路。但在身体里,“火”是心火,“水”是肾水——心火太旺人容易失眠口疮,肾水不足则腰酸腿软。练拳的目标,是让肾水上来润心火,心火下去温肾水,形成良性循环。这可不是凭空编的,清代拳论《内功经》:“坎离交媾,水火既济,乃养生之基也。”
图片
图片来源于网络
二、龙虎怎么交会?关键就在“呼吸”和“脊柱”
理论说完,上干货!龙虎交会靠的不是臆想,而是呼吸与脊柱的配合。普通人呼吸短浅,气只能到胸口;内家拳要求“气沉丹田”,吸气时想象肾气(虎)顺着脊柱往上提,呼气时心神(龙)随着气息往下落。一升一降,在丹田位置碰头。
打个比方: 就像老式井水打水,一桶水(肾气)往上拉,一桶水(心神)往下放,绳子绕在辘轳(脊柱)上,两头力量平衡了,打水省力又顺畅。咱们打拳时,脊柱就是那根“辘轳”,不能僵不能塌,微微含着,如龙游动,如虎坐胯,这才是关键。
有些朋友站桩时追求“一动不动”,结果手麻脚冷,就是因为龙虎没交会,气滞了。真正站对了,十分钟下来手脚温热,口里涌津,这便是水火开始既济的迹象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三、水火既济的妙用:不只能打,更是养生核心
为什么内家拳高手年纪大了依旧精神矍铄?因为水火既济相当于身体自带的“能量循环系统”。心火降下来,温养肾水,人就不怕冷;肾水上升,滋润心火,脑子清醒不烦躁。《黄帝内经》里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”,说的就是这个状态。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烧水时,火在下水在上,蒸汽才能顶起壶盖(能量爆发);但如果火在上水在下(心肾不交),锅烧干了也蒸不熟饭。很多人长期熬夜、焦虑,就是“火水未济”,练拳便是把锅子正过来,让能量重新循环。
我年轻时曾见一位老师,七十岁能单手托起百斤石锁,问他秘诀,他只笑:“心里静了,肾气足了,龙虎自己会干活。”这话现在品,真是至理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四、如何实操?记住三个字“松、沉、透”
1. 松中求稳:练拳时肩膀、胸口一松,气路才通。比如打太极拳“云手”,不是手在划圈,而是腰胯带动龙虎之气旋转。
2. 沉中有升:气沉丹田不是憋气,而是呼气时感觉小腹微胀,仿佛虎踞于此;吸气时命门微鼓,如龙抬头。
3. 透而不耗:动作到位后,要有“穿透感”,想象气息像水银流过脊柱,而不是僵在某个姿势。
注意: 切勿追求“气感”走火入魔。有些人体质敏感,练两下就觉得发热发麻,未必是水火既济,可能只是局部充血。真正的标志是练完神清气爽,长期坚持后睡眠深沉、手脚冬日温暖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结语:龙虎水火,练的是身体,修的是平衡
今天聊的这些,不是什么绝世神功,而是内家拳里最根本的生理智慧。人生在世,处处是阴阳:工作与休息、紧张与放松、运动与静养……能像龙虎交会般平衡,便是养生;能如水火既济般循环,方得长久。
最后送各位一句老谱里的话:“心火降则一身皆暖,肾水升则百脉自通。”练拳如此,生活亦如此。
(完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